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為何「溼冷」比乾冷還有感? 氣象署解惑:這原因冷感更強

編輯 蕭意溎 / 責任編輯 編輯組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1/11 10:00
最後更新時間:2025/01/11 10:00
乾冷和濕冷有什麼差別?(圖/TVBS資料畫面)
乾冷和濕冷有什麼差別?(圖/TVBS資料畫面)

這幾天濕冷的天氣,讓民眾凍到受不了,至於「乾冷」、「溼冷」的天氣怎麼差這麼多?中央氣象署就指出,濕冷之所以更為有感,是因為在低溫時,潮濕空氣中的小水滴若附著在皮膚上,可以更快帶走人體體表的熱,因此冷感更強,有時甚至連覆蓋衣服都難以幫助體表蓄熱,讓人覺得有種「寒意會穿透衣服」的感覺。

更多新聞:羽絨外套輸了!網一面推「麵包外套」必買 抗寒保暖穿搭快筆記

 

中央氣象署在臉書粉專「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表示,不少人冬天有過兩次冷空氣南下、預報低溫差不多,感受卻大不同的經驗,並非溫度計壞掉或天氣預報亂報,而是人會對「乾冷」和「濕冷」的感受有很大的不同。

氣象署說,當時序進入冬天後,中緯度地區的冷空氣變得活躍,每次冷空氣南下都會伴隨著東北季風增強、氣溫下降。若冷空氣影響台灣時,大氣中含水氣豐富,雲、雨也比較明顯,經常在迎風面形成整天陰雨的天氣型態,就是天氣預報的濕冷。這種情況下因為全天天空雲量偏多,少了陽光幫忙,白天溫度不容易回升,低溫往往持續一整天。

乾冷和濕冷的體感差很多。(圖/中央氣象署)

 
更多新聞:麵包外套是什麼?「3原因」早在南韓爆紅 機車族抗寒流必買

氣象署表示,相對地,若冷空氣影響台灣時,大氣含水氣稀少幾乎不下雨,甚至天空晴朗無雲,就是天氣預報所謂的乾冷,這種情況下少了雲層遮擋,日出後隨著陽光照射,溫度會迅速回升,白天的冷感就沒那麼強烈,但入夜後氣溫開始下降,若夜空晴朗再加上地表風速微弱,局部地區可能產生非常顯著的低溫,夜間活動仍相當有寒意。

更多新聞:低溫凍僵!「麵包外套」600元有找又保暖 業者曝大陸貨這樣看

氣象署進一步說明,白天是大多數人日常活動的主要時間,因此相對於夜晚,白天往往是對氣溫感受最明顯的時段,而乾冷時當日夜溫差大,低溫通常只在夜間及清晨出現,若這些時段還在戶外活動才容易感受到「乾冷的冷」,早出或晚歸仍要特別注意保暖。此外,北部地區位處東北季風的迎風面,冬天時常濕冷、乾冷反覆交替出現,更容易感受到兩種冷的差異;中南部冬季天氣大致穩定,以乾冷的型態居多,因此除了關注最低溫,「日夜溫差」也很重要,建議在冬天除了留意最低溫的預報,也可多注意最高溫的預報資訊,適時調整穿著。

冷氣團猛襲

#氣象署#冷氣團#潮濕空氣#低溫#冷感#乾冷#濕冷#中央氣象署#乾冷和濕冷差別#天氣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801

0.0761

0.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