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讓我們在醫學領域看見越來越多的「化不可能為可能」!德國3D列印出仿生手臂,透過感測器偵測肌肉收縮,讓失去半截手臂的患者可以比出手勢甚至倒水,價格卻比傳統義肢便宜;AI接收記錄腦中訊號,再透過虛擬角色,讓中風癱瘓患者可以傳達想說的話;美國開發出一款AI驅動鞋,能自動偵測步行資訊,幫助運動員提升跑步技能。
將寶特瓶裡的飲料倒進杯子中,這個一般人做起來輕而易舉的動作,對這名25歲的法里茲來說,卻是難以達成的想望。
3D列印仿生手臂穿戴者 法里茲:「還有一些情況像是,我坐著和同事吃早餐的時候,我連簡單的動作,例如自己用義肢準備三明治都做不到,因為麵包會一直滑開。」
但如今,法里茲成為德國第一位,穿戴上這支通過醫學認證的,3D列印仿生手臂的人。
3D列印仿生手臂穿戴者 法里茲:「這太瘋狂了!感覺好像我從來沒失去任何東西,總而言之,能夠以雙手來活動,這是我從來無法想像的。」
法里茲打從出生就少了半截的左手臂,一直以來,他都苦於傳統舊型的人工義肢,缺點除了笨重之外,功能也受限。
3D列印仿生手臂穿戴者 法里茲:「有一陣子我想把手被藏起來,但現在我寧願讓大家看到,讓大家更重視這議題。」
這款名為Hero Arm的3D列印手臂,是由英國一間仿生新創打造,目標是要給予像是法里茲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精細的動作。
仿生新創OPEN BIONICS西歐區負責人:「這副義肢的優點在於,每一根手指都能個別活動,並且是輕量的。」
原理是透過感測器,偵測潛在的肌肉收縮,再放大它們以創造出各種手勢。
仿生新創OPEN BIONICS西歐區負責人:「由於我們是以3D列印來做,因此能夠省下很大的重量,你可以想像,這比病患穿戴的傳統義肢系統,還少了約30%到40%的重量。」
不只更輕巧,經濟負擔也更少,以往要花上數萬歐元的價格,現在則有健保的給付,全要歸功於低成本的3D列印技術。一度想將手臂藏起來的法里茲,如今穿上3D列印義肢,雖然比以往更顯眼,但當事人並不認為這是壞事。
3D列印仿生手臂穿戴者 法里茲:「在家的話,我想我第一件事是去遛狗,嘗試一下我能牽牠到多遠,又或者牠牽我到多遠,但光是在家拿起刀叉切開一塊肉排,都是我以前從沒做過的事。」
至於這套全新AI科技,則能幫助一些人再次開口說話。
聲音來源 虛擬角色:「任何事都有可能。」
跟螢幕面對面的這名女子,在30歲那年中風後癱瘓,失去了講話能力,如今藉由這項最新技術重燃希望。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生 利特將(Kaylo Littlejohn):「這有點像是一種數位聲道來源,它能代替原本失去的功能,且能為從大腦到講話之間的連結搭起橋樑,使用與肌肉軌跡或聲道動作相對應的神經信號。」
這款AI工具,能夠接收並記錄患者腦中的訊號,再透過虛擬角色表達出話語。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生 利特將:「這些從他腦中錄下的訊號,會傳送到他頭顱上方的底座,然後再送到一台電腦,當中的AI模型會將神經訊號轉換成解碼文本。」
就連聲音,也是使用病患結婚時的錄音合成出來的。
聲音來源 虛擬角色:「我覺得你很了不起。」
這台系統每分鐘可解讀78個字,速度比患者目前使用的輔助器材,快上五倍。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生 利特將:「一般人假如在交談當中,語速大約是每分鐘約150個字,但就他目前的輔助對話裝置而言,他現在能用的是一塊字母板,藉由動作來拼出字母,大約每分鐘解讀14個字。」
研究人員正致力強化這台機器,最終目標是要幫助病患,更精確地把想法傳遞出去;此外,他們也盼望打造出更小台、使用起來更容易的無線版本。
聲音來源 虛擬角色:「謝謝你順道拜訪。」
紐澤西州則開發出AI驅動鞋,只要將它套在任何一雙鞋上,立刻能變成可攜式的步態分析實驗室,不但能替有運動障礙或肌肉骨骼受損的患者,精準測量步行功能,還能幫助運動員提升跑步的技能。
史蒂文斯科技學院教授 札諾托(Damiano Zanotto):「目前最常見的應用,就是身體活動的自動偵測,就例如像你的智慧型手機,能在你行走、慢跑、騎腳踏車時,自動進行偵測。」
人生中的缺憾,透過種種最新的輔助科技,失而復得。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