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局的「軍民融合戰略」傳出有新進展,那就是正積極打造一艘可以當作科學研究船,也可以讓中國海警起降直升機或無人機的小型航空母艦。美國衛星照片證實,這艘具有小型航母或者兩棲攻擊艦特色的船舶,是由廣州南沙專門製造民用商船的船廠所建造,耗時特別短。透過這種軍民兩用的船舶,可幫助共軍以低成本方式,增強作戰與後勤能力。此外,俄羅斯匿蹤戰機「蘇-57」近日首次參與珠海航展,凸顯中俄緊密聯繫,這也促使日本與歐盟簽署第一個安保協議,加強防務合作來應對中俄威脅。
在中國第三大造船基地,也就是國有企業「中國船舶集團」位於廣州南沙龍穴的造船廠,近日被美方衛星拍到,廠內正在打造一艘,擁有與航空母艦相似的大型開放平頂的船艦。
與目前已經服役的中國航母山東艦、或者還在測試的福建艦不同,這艘建造中船舶的平台面積,從衛星影像分析,只有1萬3千多平方公尺。雖然相當於三個美式足球場,但與山東艦比起來,仍然縮小了近4成,甚至只有福建號甲板面積的一半多一點。
TVB記者:「美軍前官員表示,中方可能正建造全球首艘『表面上民用』的航母,可用作海洋研究的科研船,也可作為中國海警起降直升機或無人機的船艦,提升海警在南海或台灣東部海域的監控能力。」
現任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研究員的前海軍官員許卡特(Thomas Shugart)透過社交平台分析,這艘建造中船舶,同時具備小型航母與兩棲攻擊艦的特色,卻在專門建造商業船舶的廣州龍穴造船廠內現身。而且從不同時間的衛星照片分析,建造組裝速度非常快,這可能反映出北京當局加強「軍民融合戰略」,快速推進軍民兩用艦艇的發展。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前作戰處處長舒斯特(Carl Schuster)更向CNN坦言,這艘在建船舶有可能在未來以「低成本」方式,為解放軍海軍在威脅較低的環境中,增強作戰與後勤能力。
北京當局除了加速推進軍民兩用小型航母或兩棲艦的建造之外,更趁著下周二(11月12日)將登場的「珠海航展」,積極展示與俄羅斯之間,持續深化的戰略夥伴關係。
俄羅斯最新型匿蹤戰機蘇-57,週日(11月3日)首度飛抵中國,準備參加第15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也就是珠海航展,並將與中國自家殲-20、殲-35等戰機,先後展開飛行表演。
這款被視為俄羅斯最先進的蘇-57戰機,過去一年越來越頻繁出現在烏俄戰場上,而中方評論認為,在當前烏俄戰局緊張之際,莫斯科當局仍抽調蘇-57赴中國參展,顯示對北京的高度重視。
日本外務大臣 岩屋毅:「我很高興我們剛剛宣布,與歐盟建立安全夥伴關係,這是印太國家與歐盟之間的第一個安全夥伴關係。」
但中俄之間的持續緊密,卻讓地區其他國家備感不安,因而強化安全同盟關係來做好防備。在剛過去的周五(11月1日),歐盟外交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就親赴日本東京,與日方簽署首份全方位的安保暨防衛夥伴協定。
波瑞爾指出,在當前全球化的世界裡,沒有所謂的「遠方」,並坦言中國在東海、南海與台海的行動造成緊張情勢升溫,對歐洲的安全保障與繁榮也產生影響。而北韓士兵前往烏俄戰場前線,援助俄羅斯,更是歐洲與印太地區安全保障緊密相連的顯著案例,此外,北京當局對俄羅斯的經濟輸血與外交支持,也對歐洲帶來直接威脅。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波瑞爾(Josep Borrell):「這是歷史性且非常及時的一步,來面對當前彼此地區的局勢。這個政治框架加深了我們共同應對新威脅的能力。」
這兩大歐洲與亞洲重要政治力量,展開安全結盟,不但要推動「具體的海軍合作」,包括聯合軍演和港口停靠等活動,還要促進雙方的國防工業合作,甚至強化供應鏈的信息交換。劍指北京的意味幾乎是躍然紙上。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 林劍:「我們敦促日方切實汲取歷史教訓,在軍事安全領域慎重行事,也希望歐方不要介入地區國家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為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北京當局則一方面喊話日本與歐盟,強調防務合作不應針對第三方,或者損害他國安全利益。
另一方面,中國外長王毅周一(11月4日)則傳出,將與正在北京訪問的日本國家安保局長秋葉剛男會面,就北韓派兵協助俄羅斯,以及這個月中先後在祕魯與巴西舉辦的APEC與G20峰會場邊,安排可能的中日元首會談,展開磋商。
此外,北京當局還加強緩解與印度持續超過4年的邊界緊張關係。上週四(10月31日)趁著印度排燈節(Diwali)機會,中印軍隊在邊境高海拔地區,交換糖果並合照,試著踏出恢復雙方信任的第一步。
這是兩國領袖在上月金磚峰會期間,展開相隔五年的首場雙邊會談後,兩軍在邊界議題上,正式展現融冰姿態。但鑑於過去兩國在邊境議題上,吵吵談談不斷,這回是否能真正穩定下來,仍須看後續發展。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