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鄭先生有天突然有冒冷汗、無力、手發抖的低血糖症狀,但血糖卻在正常範圍內,令他感到困惑,不知到底該不該補充糖分。內分泌科醫師指出,身體對血糖變低的反應症狀是相對的,要循序漸進改善。
醫學上定義的低血糖,是血糖值在70mg/dL以下,鄭先生出現低血糖症狀後,立即拿出血糖機測血糖,不料驗出106mg/dL,讓他一度懷疑是不是血糖機故障。
身體習慣血糖長時間過高所致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羅仕昌指出,鄭先生發生的狀況是「相對低血糖」,也有人稱為「假性低血糖」,常發生在部分反應比較敏感的新發病第二型糖尿病患身上。
羅仕昌說,以往有醫學研究對比糖尿病患者與健康的人,在發生低血糖時的生理反應和荷爾蒙分泌狀況,發現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閾值比健康的人高出40~50%;身體已經習慣長時間處在高血糖,因此只要血糖降到正常的範圍,並非真的低,也會產生低血糖症狀。
循序漸進慢慢降 有機會讓低血糖閾值回到正常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為恐懼低血糖症狀,導致血糖難以降回正常範圍,長期高血糖對於病情控制更為不利。羅仕昌建議這樣的患者放慢降血糖的步調,可以設定階段性目標,糖化血色素只要每3個月降低1~2%即可,循序漸進讓血糖回到正常範圍,才能減少低血糖症狀的發生和不適。
低血糖忌補過頭 補糖量要算準
當低血糖症狀發生,以往糖尿病衛教指導患者吃3顆方糖,補充15~20克碳水化合物,不過羅仕昌認為方糖攜帶不便,一般的鋁箔包含糖飲料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能過多,所以建議改用泡咖啡用的糖粉或是糖包,或是喝容量僅125c.c的迷你鋁箔包果汁。
低血糖發生時,補充糖分還必須注意避免補過頭,變成血糖又衝高。羅仕昌提醒患者,補充糖分後等15分鐘,再次測血糖,確認血糖是否已經回升,若回升就沒問題,萬一過一陣子又感覺血糖有下降的趨勢,可以視情況再吃一點餅乾、麵包等固體、提升血糖速度較慢的食物,預防血糖再降低。
◎ 諮詢專家/羅仕昌醫師
原文請見:「這種低血糖」不是真的低卻有症狀 循序漸進調整血糖有機會改善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