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今年1月以來爆發嚴重A型鏈球菌疫情,截至6月2日,日本已有977人感染,是去年同期的2.8倍,也創下1999年統計以來最高紀錄。根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去年共有941人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而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的死亡率高達30%至50%,讓日本政府不敢大意,也讓計畫旅日的台人有點擔憂。本文將介紹A型鏈球菌、感染症狀、預防方式,以及目前國內疫情監測。
食人菌(A型鏈球菌)是什麼?
A型鏈球菌是一種beta溶血性革蘭氏陽性細菌,除了感染喉嚨之外,A型鏈球菌還會感染皮膚、造成膿皰瘡,甚至在感染皮膚後延伸至皮膚的淋巴系統,若深入到筋膜,就會造成壞死性筋膜炎。
A型鏈球菌含有由M蛋白質和F蛋白質構成的細胞壁膜,可以增進附著功能,讓細菌能夠強力的附著於我們喉嚨和扁桃腺的表面,當菌落數達到一定的數目,便能伺機入侵身體、造成感染。
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如果患者免疫力不佳,皮膚外部又有傷口,感染了A型鏈球菌,傷口就會出現組織壞死的情況,外觀像是被挖掉一個洞,「傷口被吃掉一塊」,因此被稱為「食人菌」。
更多新聞:日本食人菌大流行! 蘇一峰:這個細菌到處都是「免恐慌」
食人菌(A型鏈球菌)傳染途徑?
A型鏈球菌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臨床上並不罕見,每個月都會看到相關病例,學齡前至7、8歲為高風險族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雖然A型鏈球菌有傳播風險,但在國際間相互威脅的風險並未特別高。
食人菌(A型鏈球菌)感染症狀與併發症
小朋友感染A型鏈球菌通常會發燒、喉嚨痛,症狀較輕微,但是少數會引起心臟或是腎臟的後遺症。若是沒處理好細菌殘留體內,會引起急性腎絲球體腎炎。
大人若感染A型鏈球菌,出現症狀為高燒、四肢腫脹和喉嚨痛等,感染後的症狀包括扁桃腺發炎、猩紅熱、全身紅疹、脫皮等,如果皮膚有傷口,細菌也可能造成皮膚感染。另會引起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導致多個臟器衰竭,進而引發休克死亡。
此外,糖尿病、尿毒症、神經系統異常、有傷口卻無法察覺、褥瘡、本身體質虛弱者,這幾類人若感染A型鏈球菌,致死率較高約為30%至50%,要特別留意。
更多新聞:日本爆食人菌疫情!林氏璧:不用取消旅日「勤洗手、戴口罩」
如何預防食人菌(A型鏈球菌)?
由於A型鏈球菌是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預防方式很簡單,「勤洗手、戴口罩」,如果身體有傷口,要及早消毒處理好傷口,以免後續有細菌感染。
國內食人菌(A型鏈球菌)疫情監測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依據疾管署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LARS)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第1周至第22周,每周A型鏈球菌檢出件數介於22至36件,和近4年趨勢相當,顯示台灣風險並沒有升高,請民眾不用太過於擔心。
此外,A型鏈球菌感染不屬法定傳染病,不過疾管署仍會持續對侵襲性鏈球菌感染個案的菌株,進行基因定序,以了解目前病原株致病力與傳播力狀況。
食人菌常見問題解答
Q:如何分辨發燒、喉嚨痛為食人菌(A型鏈球菌)感染?
目前臨床上使用快篩,棉棒取患者喉部的檢體,便可在幾分鐘內得知,是否為A型鏈球菌感染。
Q:日本食人菌(A型鏈球菌)疫情升高原因?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可能是有新的病毒株出現、或是環境改變,有利於病原傳播,此外,因為新冠疫情趨緩後,防疫措施放寬,導致人與人的接觸增加、防疫鬆懈有關。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