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解碼失智症、台灣腦庫成立 捐贈腦組織、助漸凍症、神經罕病、研發藥物

記者 王薏絜 / 攝影 蕭應強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8/19 22:49
最後更新時間:2024/08/19 22:49

台灣明年就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患者是越來越多,另外像是漸凍症、小腦萎縮症等等跟神經相關的疾病,至今在醫學上仍難有特效藥,不少國家都有成立腦庫,也就是保存民眾或病患過世後捐贈的腦組織,做為醫學研究和藥物研發,台灣在歷經20多年的倡議,終於在2023年成立第一個腦庫,目前已經有8位捐贈者的腦組織在研究中,若是沒有腦庫,腦神經醫學將永遠少一塊拼圖,擁有本土的腦庫,也更能了解台灣人的大腦病變情形,研發出適合的藥物,期待有天能有突破性發展,帶給病患們希望。

圖/TVBS

 
這裡是台灣的腦庫基地,位在台大醫學院中,實驗室桌上的白色筒子,裡面有泡福馬林的腦組織,提供病理部醫師做病理分析。

台灣在2023年成立第一個本土腦庫,是從2017年開始啟動籌建,最初非常不容易的是法規限制,因為根據解剖屍體條例,執行病理解剖得先呈報檢察官,禁止6小時內解剖屍體,但人過世後腦組織的核糖核酸會跟著快速降解,時間拖越長,會影響後續病理診斷的精確性,後來到了2019年,衛福部以行政解釋賦予法源,讓病患捐的腦組織得以很快地解剖,再存入腦庫。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這些腦組織可以提供作為醫學的研究,而從這裡面可以發現,很可能治療疾病的某一些特殊的因子,那這樣子的話,科學家其實就有一個標的,他們可以發展治療,所以以我們目前所大家了解的,比如說神經退化疾病像阿茲海默症,其實現今最常用的一個藥,其實大概就是在差不多50年前,因為從腦庫裡面,發現到腦區有一個特定的地方減少,所以從那個地方就找到了一個標的,那包括現在阿茲海默症,很多的藥物開發,其實都是需要藉助這些腦神經組織。」

 
腦庫的重要推手之一謝松蒼教授說,若沒有腦庫腦神經醫學將永遠少一塊拼圖,目前全球有超過150個腦組織庫,建立腦庫的國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歐洲、澳洲,20幾年間亞洲地區包括印度是在1995年、日本1999年,泰國2001年等等都相繼成立腦庫。

台灣的腦庫,已經有8人在過世後捐贈出腦組織,現在大約有30多份捐贈同意書,包括漸凍症病友、阿茲海默症患者等等,也有一般人,那也非常需要健康捐贈者,可以做為疾病的對照組。

而腦庫團隊在捐贈者過世後,必須在黃金10小時內,取出腦組織和脊髓神經。

台大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張克平:「所以我們的解剖團隊,必須要24小時隨時待命,那全年無休,我們取得的腦組織,不是說就直接可以把整個儲存下來,然後就可以拿來做研究,我們取得到一個腦組織以後,要交給神經病理醫師來做處理,那這個處理包含我們必須要把,整個腦先把它分成兩半,那一半是要泡福馬林固定,另外一半是要冷凍處理,那這個冷凍處理的這一半,我們就要把它切成很多小塊,那把它分區那把重要的區域,把它用特殊的方法冷凍起來,那這個因為腦組織非常的複雜,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一個工作。」

台大病理部主治醫師張克平:「還特別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受訓,因為國外成立腦庫的時間很久,而取腦組織還要依照語言、運動等等不同區域切塊,再放到像這樣的白色小盒子裡,之後存放在負80度C以下的冰箱中,這個冰凍室也得恆溫在20度C。」

台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教授李立仁:「盡量能夠做到我們的,不管是正常的腦或是病變的腦,它的狀況處理方式都一致,所以所有看到的不一樣,就是這個病變造成的,而不是我們處理過程當中,因為處理的方式不一樣,造成的一些差異,所以這個是我們需要在,不管是運送的方式時間,處理的方式,甚至我們分腦取腦冷凍,處理上面都要做到一致,這個是我們希望在台灣建立腦庫的時候,就能夠全台灣整個處理都一致。」

台大醫學院教授李立仁說,腦庫團隊24小時待命,之前的強颱來襲在接獲捐贈者過世消息後,大家一小時內全都到了醫院,台灣的腦庫倡議了20多年終於成立,神經退化性疾病像是失智症、小腦萎縮症等等疾病,都很需要腦組織的研究來研發藥物,希望未來能有突破性發展帶給病患們希望。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失智症#漸凍症#小腦萎縮症#腦庫#腦神經疾病#本土腦庫#腦組織#神經退化疾病#阿茲海默症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726

0.1468

0.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