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建構更強大的「不對稱戰力」,我國近年的軍事武器採購,不論是向外,或是自主研發製造,幾乎都偏重於各型飛彈。不過,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近期專文討論,當為數不少的台美學者,都認為共軍封鎖台灣、逼迫統一的機率,可能高於直接武力攻台,台灣軍購方向是否該調整,成了新任總統賴清德的棘手難題。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這些不對稱作戰武器系統,固然可以在某些重要的點上擋住敵軍的攻擊,可是這些不對稱作戰的武器系統,沒有辦法幫助烏克蘭收復失土。它其實沒有辦法幫助烏克蘭突破俄軍要塞化的陣地,所以如果我們只靠不對稱作戰武器系統,我們也許可以在作戰的初期成功的擋下共軍的攻擊,但是我們可能沒有力量,把共軍從海灘推出去。」
以烏俄戰況類比台海防衛,同樣是雙邊軍力嚴重失衡,以各型飛彈作為反擊主力的不對稱作戰,優勢在於成本低數量大、也能快速完成戰備,讓小國光靠精準彈藥也能和強大的侵略者一搏。然而這一切有個大前提,雙方必須開始交火。
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其實基本上還是在一個近海近岸的一個防衛上面,等到敵人要接近我們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去發揚這個火力,那另外的話就會變成,如果我們今天的船艦,希望它能夠到南海或東海、或者是其他去穩固我們海上交通線的話,會變成我們船隻需要開出去。」
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期專文探討,我國新任總統賴清德上任後的一大挑戰,包括找出正確的武器搭配結構,原因除了美台學者、甚至是TTX民間區域兵推都曾經探討中共以圍台困台為主軸的可能性大增。
近期餘波盪漾的海上灰色地帶衝突,也被我國國安局認定是潛在威脅。
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我們所謂的灰色地帶(衝突),它會利用他的機艦船,不斷的去逼近我們的領空跟領海,那我們的船艦就必須要出去,去跟它進行一個對峙,因為飛彈它是一個,開弓沒有回頭箭的一個武器。」
攔截或是監控都得靠機艦,但是在美國主導的軍購方向之下,近年我國國防預算,不分外購或是自製,添購各型飛彈的比重遠大於載具型軍備。起因美國國務院和學者體系,認為國軍常規兵力必定是共軍犯台飛彈攻擊的首要目標,和美軍或軍工產業兩派意見角力不休。
淡江整戰中心研究員楊太源:「我們在戰爭初期或者戰爭發生之前,我們有沒有辦法去建構,讓共軍放緩攻台的腳步、或者是放棄攻台的打算的念想,那我可以用哪些不對稱的作為來迫使它(放棄)。可是等到它開始要攻台了、或進入到台灣海域、或者是要突擊上陸的時候,其實不對稱的作用可能就相對降低。」
台灣刺蝟化,用意是讓敵人不敢輕越雷池,但是要撐起生存空間,不能光靠陸基型武器。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就是說你如果我們都沒有一定數量的載具的話,它的軍機就不只在海峽中線,它的軍艦就不只在鄰接區外。那當它的常態性的軍機軍艦常態性的在我們的鄰接區的話,就代表它的攻擊發起線已經不是中國大陸,而是我們的鄰接區。」
令人玩味的是,520前論戰風起,防衛方針是否也會隨著政權調整。
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在馬政府時代的時候,美國有去指出的就是整體防禦作戰思想,就所謂的ODC,2016年2020年那時候的解放軍跟現在的解放軍是不是不一樣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2022年的時候,解放軍對我們的這個圍台軍演、以及後面的什麼利劍演習、聯合戰備警巡等等這一些的一個變化。其實都可以代表的是,今天我們可能很多的一個戰術戰略,過了一段時間,就必須要去重新檢討重新去修正。」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