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照護問題也成全民議題。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總會的統計,長期沒有照顧替手、孤立無援的照顧者,因不堪照顧壓力,照顧殺人的案件十年來已經將近百件,衛福部推估,因照顧失能家人而影響工作者,更已經超過230萬人。
根據衛生福利部112年統計,符合長照使用喘息服務資格的約60萬名家庭照顧者,但真的有在使用長照2.0喘息服務的人數大約只有14萬人左右,使用率只有23%。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從108年起,試辦照顧者新形態喘息服務-「互助喘息」。最初提出「互助喘息」構想的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說,「互助喘息」是由一位專業照顧服務員搭配一位照顧者志工,照服員負責身體照顧與活動帶領,志工協助安全看視,以「二對多照顧策略」合作照顧四到六位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者‧
這個計畫從112年開始,由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陳正芬教授擔任總計畫主持人,健康科技學院院長洪論評教授及淡江大學會計系韓幸紋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整合型研究案入選國科會人文處「以包容為導向之科技計畫」,推動互助喘息據點、創新擴散全台。113年互助喘息更導入科技發展照顧者「喘息時間銀行」。
究竟民眾該如何使用呢? 透過「互助喘息-預約服務平台」一鍵綁定line,註冊成為會員後,就獲得16小時免費時數,讓使用者可立即預約「體驗」,並透過線上行事曆立即查看最新服務時間、地點、剩餘名額,輕鬆點選即可完成預約。另外,每月會員也能在個別帳號中,查詢自己的互助喘息時數與值班時數。
洪論評教授表示,平台以「即時預約」、「便利喘息」、「科技友善」三大理念,發展互助喘息四大功能:「預約喘息」、「預約值班」、「成為照服員」、「提供空間」,整合服務使用者、服務提供者以及空間提供者,達到多贏的效果。至於喘息服務使用率不高的因素很多,包括很多人其實不知道、也有可能不好用、不夠用或是不想用等等‧
「長照是一項非常人力密集的產業,更是需要透過科技的導入降低成本」陳正芬教授表示,互助喘息導入科技就是以使用者角度出發,透過顧客旅程的設計概念,打造即時登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並透過後台的媒合與協助,降低社工的工作負荷。
近全勤的照顧者蔣先生已使用35次互助喘息、換工11次,55歲的蔣先生與太太照顧76歲失智症的媽媽,蔣媽媽雖然周一至周五使用日照中心服務,但和太太都全職工作下,周末的喘息更加重要,蔣媽媽周末也會問「今天要去哪裡?」蔣先生回「休假,在家裡啊!」3、5分鐘又會再問一次,久了會不耐煩。參加互助喘息後,一來周末媽媽有去上課的地方、家人也獲得喘息,二來家內會分工輪流擔任照顧者志工,特別,蔣先生就讀大學的大兒子也是互助喘息是金牌換工者,不僅會幫忙買長輩們要吃的食物,也會細心觀察長輩們的狀況變化!有需要的家庭照顧者可以登入「互助喘息-預約服務平台」:https://www.mutualrespite.com.tw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