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詐騙手法多變,甚至連收發簡訊都有可能被騙。國外防詐專家提醒,由「Would you kindly(請問您是否可以)」3個單字組成的訊息,是詐騙集團最常用的字詞,提醒民眾應將其視為危險訊號,小心受騙上當。
《紐約郵報》報導,市場研究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董事長兼科技分析師巴加林(Tim Bajarin)12日告訴美國知名刊物《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Would you kindly(請問您是否可以)」是詐騙集團在簡訊詐騙中最常用的字詞,看似友善無害,但必須立即提高警覺。即使只是單獨一個字「kindly(請)」,也應該視為危險訊號。
巴加林解釋:「『Kindly』這個字根本不是我們在美國常用的口語用詞。你經常會在帶有英國影響的國家聽到這個字,可能是曾經的殖民地,英語不是他們的母語,例如奈及利亞、印度和巴基斯坦。」
由於「kindly」這個字最可能是由外國人使用,這則訊息很可能是由海外「詐騙集團」發送,目的是騙取你的錢財。
詐騙預防策略公司(Fraud Prevention Strategies)創辦人夏德爾(Doug Shadel)曾擔任華盛頓州檢察總長辦公室助理、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詐騙監察網絡(Fraud Watch Network)主任,他警告,收到不明簡訊時不僅要留意特定的字眼、短語或拼寫錯誤,更要提高警覺:「任何你收到的主動聯繫訊息,無論是簡訊、語音電話、社群媒體訊息或電子郵件,都應該讓你高度懷疑。如果不是你主動發起的通訊,那很可能就是詐騙。」
夏德爾指出,如今的詐騙集團知道消費者的警覺性越來越高,都採用精密的欺騙手法。例如,開場白訊息會以看似無害的方式出現,類似「嗨,你好嗎?」或「我會遲到參加會議」等:「當你回覆詢問對方是誰,或告訴他們搞錯人了,他們就會試圖以某種方式騙你。」
專家建議,遇到類似情形應「刪除主動傳來的簡訊或電子郵件,並將其回報為垃圾訊息。」如果是「冒名頂替」訊息,例如有人聲稱來自銀行或國稅局,切勿點擊連結或附件確認,應使用自己的帳密獨立登入該組織的網站。另一個選擇是,撥打該組織的電話號碼,驗證訊息是否合法。
夏德爾指出,回報這些欺詐性電子郵件或簡訊非常重要:「執法部門需了解問題的嚴重程度,才能投入更多資源來阻止詐騙。」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