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迎來史上最熱的夏天,台灣增溫幅度又比全球平均值更高,根據《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過去30年,台灣每十年升溫0.27度,但現在不是最熱的,未來有可能再破高溫紀錄,如果暖化現象繼續惡化,到了2060年,夏季可能長達7個月,台灣將不再有冬天,而天氣的變化也導致颱風路徑北移,並且逐年增強,到了世紀末,因為颱風淹水的機率會增加2.3倍,全球暖化也會造成糧食危機,台灣水稻將減產18%。
台灣近30年均溫每10年上升,夏季越來越長冬季越來越短,環境部警告如果全球暖化的情形持續惡化,台灣的冬季可能在2060年完全消失,不只沒有冬天,極端天氣使得,颱風逐年增強移動路徑更北偏,對我們造成更大的威脅。
而一旦全球溫度升高2度C,雲林.台南和基隆都將有2.3%-4.3%的面積,泡在海裡,一般人最立即的感受是,夏天一年比一年熱,尤其是都會區,那麼低溫回得去嗎。
在全球增溫的過程中,熱島效應持續擴大,指的是[城市地區]溫度明顯高於周邊地區,成大建築與氣候研究室,觀察過去十年都市熱島的變化,以台北市為例,最高溫集中在盆地最中央的萬華區,其次是信義士林松山區,但這幾年高溫開始往盆地周圍擴散,甚至連接新北到桃園市,跨行政區蔓延。
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永續長林子平:「當城市變成更大的熱島的時候,它會有兩個問題,它涼風吹不進來,它熱風也會吹不去,那這樣子的問題會導致,高溫就會在這幾個行政區之間做遞送,過去在東京都,也同樣有這樣的問題,它的高溫從這個東京灣蔓延到內陸大概六十公里,溫度無法逆轉。」
但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城市降溫,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讓風吹進來。
內政部建研所組長蔡綽芳:「如果是風速,每秒提高一公尺的話,我們人體的體感溫度就會降低兩度,所以利用我們人體體感溫度的降低,我們就可以減少冷氣的耗能,而且接著就會減少碳排,所以我們以前只注重的是,建築內部的空調或通風的關係,那我們如果從風的角度,或從都市風廊的角度,我們就可以從減碳省能,從建築的級提高到都市的層級。」
都市計畫的趨勢是,讓出一條路給風走,內政部建研所發現,台北市兩大風廊,分別從內湖沿著基隆河,以及從文山區沿著新店溪河道吹向淡水,之後再分成四股風流。
內政部建研所組長蔡綽芳:「以台北市來觀察,譬如像仁愛路,它就是一個非常主要的幹道,而且它路又寬,中間又有綠帶,所以它對台北市來說,一個非常重要的風廊,一直吹到總統府的部分,我們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說我們在規劃的過程中不要去擋到風廊的地帶,另外一個要充分製造大型的開放空間去聚集這些風。」
台北市廣慈社區在規劃時,就刻意將棟與棟之間的距離,拉大到10-15公尺,除了增加綠地最重要的是留下風廊。
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永續長林子平:「如果棟距只有三米的時候,它的風速可能不到每秒0.5公尺,但當我把這個風道留得比較寬的話,他就很有機會達到每秒,1米或者是每秒1.5米的這個風速。」
風一大體感溫度就會降低,不管是南北向的季節風,或是東西向的地形風,都能通過這裡的風廊,再吹到其他地方。
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永續長林子平:「廣慈社宅會比101所在的位置,大概低1.5到2度c左右,所以這邊的低溫,就可以透過這個風,有助於把這個低溫,然後帶到台北盆地的這個,信義計畫區的這個位置。」
記者古彩彥:「台北市是典型的都市熱島,而佔地25.9公頃的大安森林公園,就是它的冰箱,2024年6月22號中午,在這邊觀測到的高溫是34.9度,但是同一個時間,同樣在台北盆地,萬華觀測到的高溫是37度,溫差達到2.1度。」
大安森林公園就像是打開的冰箱,可以將涼風帶到周邊高溫區域。
內政部建研所組長蔡綽芳:「我們有做過研究,就算是一個小小的鄰里公園,它也會跟學校的校園一直連串,去把你的細部的風廊串起來,這樣子對於都市的通風,就會非常的有效果。」
新北市林口工一產業園區,規劃時也保留了風的道路。
新北市城鄉局主秘謝登武:「我們這邊是東北向的話,那這邊就是西北向,西北那邊是海邊,那白天海風會從那個方向吹過來那晚上的時候,因為熱空氣上升的緣地,所以晚上的風會從這邊,城市往海的方向吹去。」
新北市從111年開始,在都市設計審議準則中,要求大型開發地區,必須積極進行減碳,對廠區綠化要求,連行道樹樹種也有規定,園區的公園同時也是滯洪池,建築物和道路的距離有嚴格規定。
新北市城鄉局主秘謝登武:「按照我們都市計畫一般性的規定,譬如說我們道路就是規定,它是20公尺寬的話,那它的建築線已經畫在20公尺的邊,它甚至可以就貼著建築線起就好了,那可是在因為這個地方,經過我們都市的審議規定,它除了貼著建築線,還要再退10公尺到15公尺,那20公尺寬的計畫道路,再加上兩邊各退10公尺,就設成一個40公尺寬的風廊。」
不只雙北市,各縣市政府都開始重視風廊的重要性,不過河岸第一排卻剝奪了其他居民的通風正義,以新北市這個大型社區而言,緊鄰的高樓建築棟距過於狹窄,讓風無法通過,在社區正前方測到的風速有兩米多,但社區後方風卻小得可憐,影響了通風正義,建研所的研究也發現,另外五棟既存的建築,擋住了風道,如果在同樣的條件下,棟距加寬的話,河岸的風就可以透過廊道,吹到後面,在高溫急速惡化的現在,如果能透過風為城市熱島降溫,也能大量減少空調增加的碳排放。
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永續長林子平:「從工業革命以來,那我們現在全球的這個增溫已經到1.5C左右那台北市的增溫又比全球還要0.2到0.3左右,也就是說這個溫度已經造成不可逆,這就像我們走向懸崖一樣,我們永遠一天,還是要跳到這個懸崖底下,但我們可以減緩我們走向懸崖的這個時間,我們要拉長時間,去減少這個溫度對環境的衝擊。」
2060年台灣可能沒有冬天,是預言是警告,也是更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