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探討缺工問題,首先要先面對全球許多國家都正面臨高齡少子化的問題,根據台經院社論指出,依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於「安定人口」的論述,是指每位婦女生育達2.1人以上,才能使世代間的交替,達成「安定人口」的目標,以維繫國家正常發展的人力需求。
然而台灣出生率持續偏低,依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2024),我國2008年嬰兒出生數首度跌破20萬人,2022年新生兒人數首次跌破14萬人,2023年僅有13萬5,571人,是內政部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新低點,少子化問題較其他國家更為嚴重。
台經院社論指出,造成少子化的問題很複雜,不論是教育普及造成求學延長、生育年齡延後、高房價影響結婚生子、育兒成本提升、社會與工作壓力不斷增加等因素,都是造成我國少子化的可能原因,也直接影響到產業的勞動供給,使得許多產業都面臨缺工的問題。然而產業的缺工,除了少子化的原因外,新世代公民的就業思維也逐漸開始對就業市場造成了影響,未來職場環境可能將因應求職的新思維而有所改變。
所謂的新思維,由於近幾年投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多數是1990年中後期出生的群體,他們是首批的數位原生族群,網路上也常以Z世代(Generation Z)來稱呼。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在「If Your Co-Workers Are 'Quiet Quitting', Here's What That Means」報導中指出,美國的Z世代年輕職場工作者開始出現明確拒絕「工作狂文化」(Hustle Culture)的現象,他們不再積極爭取成績、升等,反而更專注在完成核心工作,甚至會拒絕自己職務範疇以外的額外工作安排,包括在晚上、週末額外加班、回覆電子郵件等。
日本愈來愈多Z世代的年輕人拒絕在職場擔任「社畜」,日本年輕人對於工作的想法,和上一代「活到老,做到老」的態度已有所不同。過去日本因為終身僱用制度的關係,上班族為了出人頭地,便習慣性的忍受公司或工作的不合理的事情。然而時代在變,終身僱用制度不易維持,年輕求職者的價值觀也在改變,根據日本內閣府調查資料,日本29歲以上的年輕人認為「私生活優先於工作」的比例,已從52.9%來到63.7%。過去普遍較不被日本人認同的「跳槽」,如今現在年輕人則是認為「趕快放手,直到夢想到手」、「跳槽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我」。
台經院社論提醒,這些新世代的年輕就業者,原生家庭的經濟條件普遍相對較以前好,教育水準平均較高,也擁有較佳的數位工具使用能力,加上受到2020年COVID-19疫情的影響,疫情那幾年衍生出的遠距辦公、居家上班、YouTuber、外送服務等更多元的工作機會與工作型態,也讓年輕人對於傳統的「職場」有不同的想法與選擇。
根據我國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2023),疫情前的2019年全台外送員人數約為4.5萬人,2020年提升至8.7萬人;2021年歷經疫情三級警戒,餐廳禁止內用後,外送員人數來到10.2萬人,2022年再上升至14.5萬人,是疫情前的三倍多。且依據交通部《計程車營運狀況調查報告》,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計程車登記數為91,426輛,較2019年微減472輛,減少0.5%;其中多元化計程車營運數17,878輛,較2019年大幅增加9,195輛,成長105.9%,占比提高近兩成。
從上述這些數據可以了解到,求職者愈來愈偏好自由、彈性的工作,從主計總處的調查結果(2023)可知,我國20到29歲年輕的求職者希望找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型態的比重創新高(10.61%),自調查以來首度超過十個百分點;很多受訪業者表示年輕人勞動心態改變,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零工經濟型態確實吸引其投入。
台經院呼籲,少子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勞動供給的減少加上新世代就業者思維的轉變,求職者不僅是在找一份工作,而是在找一份「好工作」,使得企業在招聘人力上的條件勢必要做出更多的調整,不僅是薪資的提升,或是提供更多的福利,否則恐將面臨長期人力不足的狀況。像是有速食業者給予正職人員優於《勞基法》之休假規定,正職服務滿十年,即可獲得有給薪八週特休假期的優化給假做法,都有助於留住人力與招聘新人;或是像日本建立了「多元化正式員工」的制度,讓各種類型的勞動者都能夠透過高度自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來提高生產力、財富與工作滿意度。多元化正式員工制度有助於幫助企業提供勞動者在何時、何地、跟誰工作中給予更多的彈性,且是屬於保障相對較高的全職工作,也確保企業人力資源的穩定,讓勞動者能選擇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而不用再委屈自己或家人,甚至選擇「安靜離職」,這對產業和求職者而言,都是更好的結果。
◤2024史上最熱一年◢